联系人:罗先生
联系电话:
- (0)18608776899
- (0)15987719668
E-Mail
- yngjzw@126.com
消失的皇宫
作者: 点击量:
凤凰山脚 俗世生活
我们沿着凤凰山脚路,乘的士到笤帚湾,直到司机说再开不进去了,下车步行——这一片地方现在依然是成片低矮的老房子,巷路狭窄,老人眯着眼睛靠着墙边晒太阳,藤椅跟她们的年岁一样长,摇摇晃晃而终于没有倒下。巷子里的大树,伸进了屋墙中继续生长,各自相安无事。巷子尽头是菜地,穿着花睡衣的妇女深一脚浅一脚到菜园子里摘菜,头顶的电线上晾晒着花花绿绿的衣裳。
这就是皇城根下。如果没有手中这张皇城遗迹的手绘地图,你根本不会想到这里跟皇宫会有任何关系。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寻访,又有谁会把不远处的梵天寺遗址、寺前巨大的老樟树、树下一人一狗,跟前朝往事联想到一起呢?
笤帚湾,是一个长长的湾——这个山湾开阔深幽,位于凤凰山脚。沿着湾一直往里行走,踩着满地落叶石阶登包家山、西荣山、将台山、凤凰山……连山名都分不清了,山体也分不清,都连绵在一起,在这样一个丛林莽莽的山野,到底哪里是皇宫,哪里是宫墙所在,实在也是难以厘清。
周密 孤独的背影
南宋德佑年间(公元1275年),元朝丞相伯颜统帅号称二十万铁骑,分数路大举南侵,企图一举灭亡南宋皇朝。
元军强渡长江,沿大运河经海宁长安,直逼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(杭州城)。他们虎视眈眈地屯兵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麓,南宋皇朝已处于命悬一线的绝境。
消息传来,正临窗书写的南宋文人周密愤而起身,掷笔长叹。他踱步良久,然后面朝北方久久站立,窗前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。
13世纪,蒙古军横扫欧亚各国,可谓战无不胜,只有南宋顽强地与蒙古打了半个世纪的战争。而今,他们终于攻到了南宋都城之外。此时度宗已死,由其幼子赵显继位,即宋恭帝——赵显只有四岁,事实上,由太皇太后谢氏主持朝政。
周密出身士大夫家庭,祖籍在山东济南,先人随高宗南渡后一并来到杭州。多年来他曾任义乌令、浙西帅司幕官等职,时局的动荡不安令他时常念及故乡,幻想有一天能收复失地,他也能回到山东去。
元军兵临城下,偏居苟安的南宋王朝岌岌可危,谢太皇太后与丞相陈宜中正在加紧进行议和活动,乞望能以大幅土地交换,保留小朝廷。但元军没给朝廷议和派任何幻想余地。
一个王朝气数已尽,一个文人开始记录。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《武林旧事》、《癸辛杂识》。
周密不愿意做元朝的官,于是他隐居临安城中一个叫癸辛街的地方——就是今天的仁和路,日日伏案,不厌其烦地把前朝的种种事物记录下来——是对行将消失事物的资料性描述,更是对旧时生活的深沉留恋与惋惜。
丛林莽莽 昔日繁华今不再
今日的凤凰山丛林密集,人烟少至,似乎已是被杭城现代繁华所遗忘的角落。我们攀登在这一片山上寻幽觅古,再也见不到辉煌的琉璃宫殿、精美的亭台楼阁,即便更费心地寻找,也没法看出当年这里的哪怕一丝皇家气象。树木蔽日,鸟鸣山更幽,连守山人打手机的声音都能在山里传很远。
我们按图索骥,沿着宋宫皇城的边缘一带行走。事实上,由于宋宫地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,依靠各书记载并对照《咸淳临安志》中的《皇城图》,只能寻找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来。今天的专家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,皇城的南宫墙,约在今天的宋城路、笤帚湾一线。皇城的北宫墙,约在万松岭路以北,凤山门旧址与凤山水门一线,距离北面的六部桥约60米。西宫墙,沿凤凰山、九华山蜿蜒升降。东宫墙则在中河两岸。
整座南宋皇城,与建在平陆的西安唐皇城、开封北宋皇城、北京明清皇城不同,不是一个端正平整的矩形,而是一个西高东低的不规则方形。宫墙高约三丈,西边沿山蛇行,高出南、东、北三边。
那时的凤凰山东麓啊,真是极尽豪华,壮丽无比。不难设想,当年站在江边向凤凰山眺望,将见到何等非凡的一派景象:一带红墙围绕,金顶碧瓦相映,依山而建的殿宇层层上升,飞檐画栋,金碧辉煌。入夜,“珠光宝焰烛山河”。
当时,临安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50万人,而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威尼斯,只有十万人口。今天的世界各大都会,当时还沉浸在一片蒙昧的幽暗之中,只有杭州的南宋皇城,灯火映彻碧空,映亮了世界的东方。
周密 《武林旧事》中的皇宫
仁和路上,周密临窗嗟叹。
当初,宋高宗南下杭州,决定在凤凰山修建行宫时,那里尚是一个天然大鸟窝,林木蓊然,鸦以千万。
凤凰山曾是旧时钱王宫,之前的500年间,历朝历代修建了庞大的古建筑群,但近十年间的几次劫难,又让那里成了一片废墟。破坏最厉害的一次,是1129年金兵入杭,次年金兀术从杭州退兵,纵火城中,烧了三天三夜烟焰不绝,掠走了大量金帛和美女。金人焚荡之余,大批前朝留下的宏丽建筑和精美园林,已化为乌有。
可凤凰山地形多好呀,登到山顶,举目四望,钱塘江在前,征帆点点,远山绰约;西湖在后,波光山影,柳堤烟树;东望城郭,西眺群峰,杭州的山川江湖美景,尽收眼底了。这样的天然形胜,辉煌过往,不得不使宋高宗也对它一见钟情。
宋金议和之后,南宋获得了喘息机会,也使修建皇城有了条件。此后历代皇帝不断改建扩建,持续100多年建设,使凤凰山东麓形成了一座方圆九里、巍峨辉煌的宫殿群组。
这些建筑规模有多么宏大,且看——门19座,其中皇城门4座,水门2座;殿23座,其中正朝区中2座,后宫视事殿2座,皇后、太后居殿5座;堂23座,斋4座,楼6座,亭90座……
这些,都被周密记在了他的书——那本《武林旧事》中。
月岩 仅存的皇宫遗迹
上山,上山。在一个四岔路口,我们发现一条是上将台山,还有一条可通往月岩。
将台山,老百姓叫它“御教场”。南宋时是御林军的“殿前司营”,亲军驻扎护卫皇城的营盘所在。宋孝宗与后宫妃嫔,也常到将台山习武、射箭和检阅兵将。
看起来,这兵练得有模有样,到了紧要关头,可是一个人都找不出来了——元军围城,谢太皇太后派人去向伯颜投降,伯颜不接受,非得要派出丞相以上的人才能对话。这时候,胆小怕事的丞相陈宜中早就顾自逃命去了。看来看去找不到别人,谢太皇太后只能临时封了个官给文天祥,让他以丞相的身份,前去驻扎在皋亭山的元军大营商谈。
这是初春的一个早晨,还是寒霜遍地。天刚放亮,临安城的北大门——艮山门开启,一支一百多人的马队,举着宋字大旗,穿着各种服式、个个面色凝重的南宋官兵,出城而去。这支临时组建的使节队伍,为首的正是临危受命的丞相文天祥。
但文天祥却被伯颜扣下了。太皇太后没辙了,用小皇帝赵显的名义向元“百拜奉表”,自动削去帝号,改称“国主”,派监察御史杨应奎带着宋朝传国玉玺三去伯颜营中,拱手送上尚存的全部河山。二月初,年幼的恭帝率文武百官在祥曦殿内,面北朝拜,向大都元王朝行降礼,乞求成为它的一个藩属。三月,伯颜入城,押送南宋末代皇帝等皇族成员,离开他们的国都,结束了他们在此安享富贵的生活,踏上了北上大都、归为降臣的漫长路程。
俘虏们乘船离开临安时,吴山渐远,凤凰山上的故宫依旧,却已易换了主人。前途渺茫,繁华如梦,南宋王朝宣告灭亡。
在皇宫后花园,我们依然能看到仅存的遗迹——月岩。在青翠的丛林中,这一片石林玲珑奇巧,石壁削立。在石孔中间,有一个石洞,中秋明月当空,月光穿过石洞,照在清池中,月光满地,这便是当时皇帝与嫔妃赏月的好去处。
时光过了近千年,当年明月依然照在月岩和月岩石隙上,可惜的是,月岩原所属的后花园,以及后花园所属的南宋皇宫,都从凤凰山这片土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。皇帝轮流做,宫殿也是,“眼见它起高楼,眼见它楼塌了”,只有这石头,见过了多少朝代的变迁呢?
可以设想的是,如果这座皇宫能留下来——甚至哪怕留下一部分——对于今天的杭州,都是一笔多么可观的遗产。
可历史无法逆转。
所谓“沧海桑田”的意思,月岩是知晓的。